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 0000 000
邮箱:admin@wj-hs.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星空体育官网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人类非遗项目,
在全网高频转发时,苏州非遗辉煌背后种种挣扎与奋斗的历程渐渐明晰:那是一段濒临绝境却默默坚守的岁月,是时代洪流中矢志不渝的文化自觉,更是创新探索后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新一代的培养、创意文创的打造苏州正全力擘画并塑造着“非一般”的文化风貌,将这份独特的苏州韵味推向世界舞台,绽放璀璨光芒。
今年第50期《共筑美好生活苏城议事厅》邀请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灯彩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丽秋,议事观察员、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裘兆远走进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演播室,共话“非一般”的苏州。
随着新春脚步的临近,苏州街头巷尾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近期,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也为市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市民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用棕刷在雕版上均匀涂抹墨汁,将红纸轻轻覆盖在雕版上,轻轻按压,一幅幅寓意吉祥的蛇年金“福”就完成。
“这是我们老苏州的习俗,过年有一张这样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才是新年!”市民李女士说。
12月4日,“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其中一部分,也位列其中。
“年画伴随我们的春节,一代代相传至今,记载着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它成为人类非遗,我觉得特别开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欣喜若狂。
对于刚刚获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燕来说,得知此消息更是有一种“双喜临门”的感觉。“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现丰厚底蕴的时刻,同时也是每一个非遗保护工作者的成功,是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传承人的成功。”
“中国年”成为“世界年”,让大家更加期待2025年的春节的同时,桃花坞木版年画也有了更多国际“曝光度”。趁热打铁,乔兰蓉也为蛇年“快马加鞭”,带来全新的年画作品。
“这幅《巳时富贵》,画面由两条交缠在一起并吐着如意的蛇组成,寓意着事事如意,蛇的身上是梅、兰、竹、菊,代表四季,也代表高尚的品格,中间是钱币纹,代表财富,寓意勤恳工作,终有收获。”乔兰蓉说。
除了“硬菜”年画外,乔兰蓉还全新设计一款“mini”版蛇年福字年画。乔兰蓉解释,此款年画打破了传统技艺的技术壁垒星空体育,只需用一块金色的雕版就可印刷,这是也是她为让年画重新回到当代人文生活所做的尝试。
“我们非常鼓励大家在家亲自动手印制属于自己的福字,沉浸式体验与传承这份来自于中国人的年味浪漫。” 乔兰蓉说。
距离首个“非遗版”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其中璀璨的一部分,已蓄势待发,献上一道热烘烘的“文化开胃菜”。这不仅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与传承,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乘风破浪、熠熠生辉的生动写照,向世界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
“苏州展区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现场所有的作品都不一样。”今年4月,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手工艺品展览会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展,如期而至,中国苏州的手工艺艺术家们带着精美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首次参展。
展览会上,苏州展区大放异彩星空体育,不仅火速晋升为明星焦点,还实力带动了游客们的“剁手”热潮,苏绣耳环、胸针,缂丝挂饰、丝绸玩偶、眼罩等等非遗文创产品销售一空。
今年,是苏州以“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主题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十周年,苏州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活动,让苏州非遗绽放世界舞台。
王燕介绍,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我国分为四级,即县(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截止到目前,苏州拥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100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项,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8项。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报成功来之不易,首先要有百年以上历史,还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的价值。” 王燕表示,苏州能有这么多的非遗项目,这不仅是对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赞誉,更是对苏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高度肯定。
苏州“非遗”遍地开花,然而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壮大传承人队伍。
王燕表示,非遗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在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苏州非遗传承人面临着高龄化、断层等等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要有人愿意学,第二是学完后能够继续做下去。”
为此,苏州一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措施,在苏州技师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鼓励非遗传承人与保护单位开设工作室,培养传承人。另一方面鼓励传承人就业创业,给予一定的创业优惠,助力非遗产品的市场化发展与传播。
王燕介绍,截至目前,苏州市在非遗保护方面已出台了16项相关立法文件。自2006年起,苏州更是率先为全国首个特定非遗项目立法。此后,至2014年,又配套《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了13项非遗相关立法。
汪丽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灯彩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的父亲是苏州灯彩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汪丽秋对灯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7、8岁时,她便开始帮助父亲做些刻纸、绘画等基础工作,逐渐接触并了解灯彩制作的各个环节,17岁正式跟随父亲学习灯彩技艺。
汪丽秋回忆,那时候非遗并不好做,他们原本所在的工艺厂在1998年关门了,愿意继续传承灯彩的人也很少。“当时我也想着要不就去开个服装店吧,是我父亲把我拉了回去。”回归灯彩后,汪丽秋开启探索与创作,一面清贫,一面静待花开。
如今,灯彩重新焕发光彩,成为苏州过年人人打卡的“顶流”之一。据了解,自2021年古胥门元宵灯会恢复举办以来,“苏州灯彩”一次都没有缺席。
“今年灯会还是在古胥门广场,我们用的是多巴胺色系,有一条4米高的大蛇。灯会一届届办下来,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增强,大家好像又找到了从前看灯会的感觉。” 汪丽秋说。
从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到如今华丽转身,走进苏州的大街小巷,进而跃入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化视野,苏州非遗不仅成功破局,更以独特的魅力入世、出圈,成为世人竞相追捧的“文化心头好”,延续了传统技艺生命力的同时,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
人才中兴,当然是苏州非遗愈发璀璨的原因之一,但非遗从小众变为大众,关键还在如何走进人们的生活。
为了让非遗回归当代生活,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苏州尝试将现代与古典结合,探索年画的创新路。
酥脆的春卷配上了清香的腊梅,洁白的广玉兰则在淡绿的画纸上与鲜美螺蛳交相辉映2023年3月的“镌录清嘉24节气乔麦版画展”首当其冲。
不应只有过节才贴年画,让传统民艺融入当代人文生活,重回人们的生活,这才是更大意义上的年画重回。
“在这组年画创作出来之后,我们还做成了笔记本、冰箱贴等文创产品,通过这样的作品和文创作品,也可以提高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细微感知。”
在乔兰蓉看来,对桃花坞木版年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就像是放风筝,文化传统是风筝的线,风筝就是创新。抓住牵引线,让风筝随风飘扬,才能展现出无限的活力与可能。
异曲同工,汪丽秋将灯彩与包包结合,这些包包保留了灯彩独特韵味,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的时尚感与实用性,让人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能让彩灯成为日常穿搭的时尚单品。
“这个包包就像是灯彩,我们的手就相当于挑着灯彩的棍子。穿身汉服,拿着这样一个包包,走在苏州的古街上打卡,我想一定也很漂亮。” 汪丽秋说。
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也让苏州非遗以更加年轻、有趣的方式走入大众视野。
今年5月,苏绣大师姚建萍就为观众们带来一场“数字非遗 苏绣登月”中秋专题直播。在虚拟直播间里,通过数字技术将仙鹤、紫玉兰、月桂树、广寒宫、苏式建筑等搬上“月球”。
主播坐在绿幕前,运用5G实时渲染云平台即可实现直播换景,完美融入到梦幻唯美的3D月球场景中,打破了虚拟世界和现实场景的空间界限,为观众带来充满科技感的沉浸式直播体验。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裘兆远表示,在苏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主体与角色各司其职,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高效有序地推进。例如,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与高校社团等组织,专注于挖掘、记录与保护的核心任务;非遗传承人聚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实效性应用。
“我们鼓励并支持传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这一转化与转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关键力量。通过这样的互动与合作,不仅能够激发非遗文化的内在活力,还能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影响,为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引领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裘兆远说。
作为一名自2004年起便投身于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春节申遗成功对我们而言,既是对多年工作成果的肯定,也是新征途的起点星空体育。它映照出我们中华民族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展望未来,我衷心期盼能有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之中,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方面,我将持续创作能够受到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年画作品,将传统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
另一方面,我将致力于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年画重新融入当代人文生活,使大众有机会接触、了解并爱上桃花坞年画,共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更希望看到全社会、全民族都能广泛参与更多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的目标是让非遗项目不仅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使用,还要让他们成为这些项目的受益者,进而主动挖掘、保护与传承非遗。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坚信,通过共同努力,定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接下来,我们还应当继续矢志不渝地致力于非遗的记录与科研,精心雕琢苏州非遗的特色与亮点。
另一方面,我们也将这些文化精髓分享给广大民众,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